加拿大政府于2024年7月2日就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等启动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加方称,“加拿大汽车工人和汽车行业正面临中国产能过剩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加拿大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力遭到削弱”,加方采取行动是为“捍卫国家利益”。事实上,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将制约加产业创新升级,给加民众带来负面影响,也将阻碍加绿色转型进程,最终不是“捍卫”而是损害加国家利益。
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
从市场经济逻辑看,“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众所周知,各国都会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德国所生产汽车的80%、日本的50%、美国的25%都用来出口。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只有12.7%用来出口,仅占全球销量的8%。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平均售价高于国内价格,并无“低价倾销”。以所谓“产能过剩论”来批评中国,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从中国本身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电动汽车主要服务国内市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本国销量高达87.3%。中国有关部门表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未来还将持续走高。彭博社综合行业数据分析,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并不高,无法得出“产能过剩”的结论。
从全球供应来看,当前电动汽车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万辆,同比增长35.4%,主要国家的市场平均渗透率仅为16%。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这意味着未来10年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
二、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将制约加产业发展
经济学家认为,一国发展产业可利用“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者激发本国产业走向壮大。加政府当前的担忧对中国而言并不陌生。20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一些人最大的担心是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很弱,入世后大量进口汽车涌入中国市场,国产汽车将遭受灭顶之灾。但作为全球化的拥护者,中国选择迎接挑战,坚持扩大开放。众多跨国车企来到中国建厂,获得了市场和利润。中国企业奋起直追,化压力为动力,通过自主创新赢得当前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同样,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加拿大,带来的不仅是竞争,还有领先的技术和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宝贵经验,是加拿大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契机。此外,中国也欢迎加拿大车企进入中国同台竞技,共享中国千万辆级的超大规模市场。
反过来看,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真能保护加拿大电动汽车产业吗?汽车产业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加政府正在大力扶持本国电动汽车产业,但却似乎对风吹草动都高度紧张,想让加电动车企一味躲在保护伞下,不与市场领先者竞争。这正像彭博社专栏作家戴维·菲克林指出的那样,汽车制造商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变得大而臃肿,像孤岛上的小鸟失去飞行能力。
加拿大以贸易立国,一向奉行多边体制和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与加长期坚持的贸易理念背道而驰。希望加政府不忘初心、放眼长远,为本国电动汽车产业营造健康且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三、封锁围堵中国电动汽车将损害加民众切身利益
中国电动汽车凭借在全球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以及低成本优势,深受国际市场认可。比亚迪ATTO3车型被评选为英国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长城哈弗H6新能源车型荣获巴西年度最佳动力奖项;近一半西班牙受访者考虑购买中国汽车作为其下一辆汽车。比亚迪推出的海鸥电动汽车售价仅为目前加市场上最便宜电动汽车价格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际车展组委会热情邀请中国车企进驻车展,希望为加电动汽车市场带来更多可负担的优质选择。
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将损害加消费者利益。美经济学家克莱因对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业贸易保护研究发现,贸易保护看似能为企业带来转移收入并为政府带来关税收入,但给消费者造成的福利损失远大于这两项收入之和。贸易保护还会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其后果最终也要由消费者买单。加政府对价廉物美的中国电动汽车关闭大门,将推高加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加剧民众的通胀压力,损害加拿大人的生活品质。
打压中国电动汽车还会影响加就业改善。上世纪90年代,美经济学家赫弗鲍尔和艾利尔特研究了美贸易保护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保住制糖、合成树脂等行业的1个就业岗位,每年需花费近60万美元,这足以在其他领域创造十几个就业岗位。2018年,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评估指出,美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将导致其减少19.5万个就业岗位,若受到其他国家报复性措施,就业岗位可能减少62.4万个。如加方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采取行动,将拉高加相关领域就业岗位的成本,相应减少对其他领域就业岗位的投入。如果引发贸易报复,将会使加蒙受更广泛的就业损失。
四、把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在外将会阻碍加绿色转型进程
作为全球绿色转型的积极倡导者,加宣布将于205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汽车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10%左右,中国电动汽车一直是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中国行业机构数据显示,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碳排放量比传统燃油汽车低40%以上。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世界领先,如宁德时代公司能够回收电池中99.6%的镍和钴、91%的锂,为国际社会减少电池污染提供了优质中国方案。
为实现绿色转型,加政府去年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2035年在加新售的汽车全部为零排放汽车。而2023年加拿大新注册零排放汽车占比仅为11%。加环保组织认为,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不应将全球最大制造中心排除在加汽车市场之外。彭博社称,如果承认气候变化是迫在眉睫的风险,那么中国电动汽车增产就是好事。加一直以全球绿色转型“先行者”自居,一边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边却在大搞保护主义阻碍绿色发展。如果加政府执意排斥中国电动汽车,将会令民众质疑政府绿色转型的决心,破坏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自建交以来,中加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体现两国经济的强互补性,反映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也符合两国根本利益。打压中国电动汽车是“回旋镖”,最终只会损害加方自身利益。希望加方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和多边贸易规则,客观辩证地看待电动汽车问题,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从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福祉和社会进步出发,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坚持对话协商和开放合作。中方将密切关注加方后续动向,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